文明的城市理应文明对待市民

嗯,这一段时间长沙市又开始争办全国文明城市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长沙人,对于这个可能到手亦可能不到手的荣誉,我毫不关心;我只关心长沙是不是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这点和形式上的“文明”毫无关系。

前几天我听别人说,一个湖南的电视台的记者跟着治安那帮子人抓在沿江风光带晚上打赤膊睡觉的人。记者就问其中一个大叔会不会觉得这么光着膀子露天睡觉有伤观瞻。大叔毫无愧色的回答:不会啊,我觉得很凉快啊。

当然这样的回答是相当不讨记者好的,于是难免JJYY的说教。其实只要想想,如果那位大叔家里面经济条件允许,他可以通宵开着空调睡觉,他又何必跑到江边上喂蚊子?正因为他没钱,所以只好借助大自然的力量,我觉得治安的抓他、记者讽刺他都是饱汉不顾饿汉饥的做法。推而广之,如果这个城市提供给这些大叔们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条件,他们能过上安稳、富裕的生活,哪里会有江边睡觉的人呢?一个城市为着“文明”的头衔,剥夺这些最低生活线上的市民消暑的机会,这恐怕不是一种文明的表态。

前天,我上街逛了下。现在几乎每条马路边都配置了“交通文明劝导员”,来阻止行人随意穿越机动车道,这些协管员的身边还立着“不听劝阻罚款20元”的牌子。这当然是进步的表现,我查了一下,2007年3月长沙就有了1200名交通劝导员和1160名城市协管员,相信现在人数已经超过了。但是,走在长沙的街上,我是不是感到更安全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不仅不感到安全,我甚至觉得我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虽然行人过马路有劝导员来约束,可这些劝导员丝毫不管机动车上人行道的问题。大家可以想想,究竟是乱穿马路左右来车危险呢,还是信步走在人行道上前后来车危险!我从华海电脑城依正常的右行方向沿人行道步行大约5公里到东塘,从我正背后一共驶过323辆各式机动车辆,从我正前方(也就是逆行方向)一共驶来31部各式机动车辆,没有一个劝导员或者协管员对这一现象发出过任何形式的警告。同时,5公里路段几十个街区,只有两个自行车道没有停满机动车。我觉得一个文明的城市,最要保护的是弱势群体的安全。在公路上,机车与行人,明显行人是弱势的;在行人中,盲人更是弱势的,可看了那些机动车在盲线上跑来跑去,换谁要是个盲人敢上街么!设立劝导员、协管员阻止行人穿越机动车道,却放纵机动车穿越人行道,这似乎不是在保护谁谁谁,只是为了面子上好看罢了,这也绝对是不文明的现象。

前天,我在一家大型机构的大门口看到这样的标语“车辆缓行,出入平安”,心里很不是滋味。出入的肯定是机构来往的车辆,如果不缓行,估计也不会对自己造成什么不平安;不平安的是经过这个大门的行人。可是,标语中“平安”的侧重点强调在“出入”两字上,貌似就自私了一些。我想,长沙如果真的有心创建一个文明的城市,就应该把眼光放低一些,放到市民的身上。与其换那些商店的招牌,不如把这块标语换成“车辆缓行,路人平安”。

One comment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1. Aether · 7月 18, 2008

    文字好小,字体眼色好浅,看着很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