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件琐事

第一件,看了shunz的delicious分享:《最近的看似无关的两件事》,作者是科学网的张学文,大家都可以先看看他的话再往下看。我留了个言:

天地生人这种伪科学的讲座居然延续了18年之久,中科院的领导现在才通知禁令,我们已经很不满了。倒要问这位blogger,你得出结论的依据是天地生人办的时间久所以不应该关呢,还是天地生人18年取得了什么成果不应该关。前者的话,如果到现在才取缔裹小脚,你是不是也要反对?后者的话,你自己都说“没有参加过它的任何会议”。你简直蠢到要死。

科学网很多人推荐,可我觉得上面的怪物太多了,整体不够科学,不值得浪费时间看。如果要看科学,我还是推荐格志李淼老师的blog。

第二件,挖Edu2.0这个google group挖出一篇Wong Leo的文章《教师节的“礼物”》,写在好看簿上。顺便说句,我觉得好看簿的作用完全被庄秀丽等老师们夸大了,我觉得这是一种变了态的滥用。看了文章,我很鄙视这个老师。我的看法是,老师不能光顾着自己的感受,而罔顾学生的感受。如果你的课没有一个人愿意来听,即便你自以为是觉得自己备课很充分、学生一定会有收获;事实说话,你备课一定不充分,学生一定没收获。因为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习惯特点“备学生”。一个老师,连学生底细都摸不清,就一厢情愿的写讲义,单相思没有好下场,那叫做活该。受了挫折,不审视自己行为的误区,却埋怨学生不懂学习,那叫做傻逼。光期待学生懂得好的学习方法,却不把重心落实在主动改变学生习惯的举措上,那叫做废物。我认为Wong Leo这名老师现在拥有的心态完全不适合做老师,你可去做劳教,或者去马戏团驯兽,我觉得会有人或畜生在教师节很驯服的服从你的。

Edu2.0里面不乏很有理想的人,可是他们的很多理想与现实脱节得过分。据说今年的网志年会,“搞教育”的那些人要搞个什么圆桌会议,估计那个时候又是现实方案靠边站,理想主义发牢骚,大家唠嗑老半天,有用的屁总不多。唉~

第三件,是关于余扬的“离开”。我还一直以为Danny在继续他教育的理想之梦,虽然我一直困惑他的过分理想主义,但是起码他和Rita对教育的热情是令人感动的;不料他不做这事儿N久了。我看了他的两篇文章《我为什么离开“教育” 》和《我为什么离开“教育”(续)》,我觉得这些理想主义者真是麻烦,受到打击从不检讨自己的原因(像上面讲的那个Leo不也是),抗不住了也不痛快承认,跑路都要做出一副“非我之过”的姿态。不过也不奇怪,他们的事儿基本坏就坏在姿态太丰富上。我从来不对朋友客气的,当然这很得罪朋友:

Danny,你离开了吗?我还不知道。

看了你两篇“为什么”,觉得有点不理解你为什么要写这么多。我最近越来越热衷于“寡言”,你写了那么多,我就看出三个字“没得钱”。我不满于,你还在用赚钱的多寡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你字里行间体现出来的那种成功观,太世俗了。

你所提到的那个遵义的教师Y,你说从他身上看出了“悲剧感”。然而,平民空想家庄周同学曾经语重心长的教育我们“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觉得幸福,关键在乎内心充实,一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安然的忙碌,或许,他就是从每天忙忙碌碌的生活中获得了很大的幸福感,也未可知。你为什么要用“悲剧感”观之呢?

记得前年在杭州,我们在宾馆房间里面促膝交流。我绝对说过“选择了教育的职业,就必须要有甘于清贫的觉悟。”我当然不是什么清贫的教师,现在回顾当日所说的话有点站在干岸上的味道,不过我依旧不以为误。凡改变都需要靠人身体力行才能得其成功,如果你觉得“尴尬”,你要做的不是放弃,而是坚持立场去改变。比如说教育者的清贫,如果大家都因为清贫而“挪窝”,又怎么会有我这种赚得不算太少的家伙出现呢!

许世友曾说过:“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老子也粗鄙一把。你要真离开,我会瞧不起你的。

现实点。不是要你逃避理想,是要你理想建构在现实上。

3 comments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1. 喜美绘 · 10月 11, 2008

    理想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
    假如今天没饭吃,谈理想就太虚了。

  2. 植物语官网 · 10月 11, 2008

    楼主是有思想的人。

  3. 纳纹服饰 · 10月 11, 2008

    静下心来慢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