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中读的选择

疏影

读林行止的《行走在奥地利》,他记载:

新古典主义开山祖师马歇尔的行山方式——连续多年暑假,马歇尔把三四册书放进背囊,然后向瑞士阿尔卑斯山进发,脚力疲累便坐在树荫下石头上看书。如此这般,到了歇宿客栈,带来的几册读完,另一批新书刚寄到“候取”,他便把已读完的书寄回剑桥。就是这样,每年便在山间闲适舒畅地读书数十本。

我不知,究竟这是在利用读书来放松,还是利用休息来读书?我也往往如此,我会在周六的上午11点坐车出去,到橘子洲头或者岳麓山摄影。要知道摄影器材的全重大约是10至15公斤,我一般会负重这么多在橘洲步行20公里,或是在麓山一个来回。期间因为体力原因不得不数栖树边身,那时我就会取出随身的itouch,一边听歌一边阅读我出门前下载好的书。每次摄影的途中,我可以读完一本20万字。正因为累极了,所以会特别珍重停下来读书的机会,每次摄影之旅都会很有收获,身心俱疲亦是身心兼得。

只是,装着stanza这个神级阅读软件的itouch虽然方便,充电一次后的使用时间仅仅数个小时,更无奈屏幕实在是太小啦。时间短控制了我阅读的篇幅,屏幕则局限我只能看纯文本,图文并茂尤其是扫描版的pdf与旅程绝缘,这是很煞风景的!我一直在考虑购买一个专门读pdf的工具,要轻薄、要待机长、要屏幕大,现在看来除了4月1日发布的苹果ipad,似乎也只有亚马逊的kindle dx是合适且合理的选择。然而孰优孰劣,我一直拿不定主意。对比二者,于我最大的优势分别是——

Ipad:可以用stanza;

Kindle dx:eink屏幕,待机时间足够长。

可是它们又各有各的的劣势,其中有一些是我相当反感的——

Ipad:彩屏耗电大,封闭系统要等破解每次升级巨麻烦;

Kindle dx:黑白屏幕看不了摄影类书籍,不能使用存储卡。

就价格而言,ipad大约要花掉4200,kindle dx现在只要3800,其实相差不远。我个人还是更倾向于kindle,因为kindle只能用来看书;而ipad能玩的花样太多了,诱惑就愈大,买了ipad我担心我看不进书。

林行止也提到了kindle,他说:如今是Kindle年代,带书(特别是不惯用背囊的笔者)寄书是不敢想象的麻烦事。可是假设我能在地铁里面、或者高山之巅、或者闹市酒肆,看到某位掏出一“本”kindle,旁若无人的细细品读,那也会深深的感动我的。乔布斯说,这年头没人读书了;他错了,其实不是没有,只是少了罢。

2 comments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