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有朋友转发了一位教授的惊叹上帝公式的和谐与完美,继而“数犹如此,人何以堪”云云,触及我的“逆反”神经。我非常不喜欢那种表述,搞得好像有一个凌驾于众生之上的智慧体创造数学一样。在我看来,数学不是什么上帝发现的,恰恰是凡人的智慧继往开来的结果。不当的表述会带来公众的误解,“修辞与搞笑往往是一墙之隔。”
上午读完了基斯·德夫林写的《数学犹聊天》,收益颇多。书里谈及对数学的认知和计算能力,是来源于人类基因的,即本能。科学家做过很多实验,表明即便是刚出生的婴儿,有具备认知3以内正整数及其加减运算的本能。有的人自称天生和数学八字不合,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
数学也是一种的语言,是扎根于基因层面的能力。理解数学,要像理解语言那样,掌握它独特的规则与模式。但数学的模式与人的其它本能是会产生的抵触的。书中举了九九乘法表的例子,指出很多人能掌握变化多端的母语,但对乘法表有限的规则经常弄错的原因。我觉得这实际上也指出了,粗心大意其实也是人类的本能之一,学习的本质既是拓展某种本能,也是对抗某种本能。
《数学犹聊天》一书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发现数学丛书》中的一本,这个系列中还包括诸如波利亚《怎样解题》这样的名著。我已经读完了其中的五本。可以发现作者都是一线的数学学者,有很深的专业素养,同时文笔优美。译者也是具有相当数学能力的人,书中只有极少的违背数学或科学的纰漏。丛书的价值非常之高,值得推荐。
下面是今天的题目。